這幾年讀了許多眾多對於習慣養成、自我成長的書籍與原理,例如《原子習慣》。但我沒有要做書摘,只是想引出養成好習慣、戒除壞習慣的過程中自己開發的方法。
例如我們可以把它用在:
不讓自己亂花錢、亂吃東西
規律運動
專注在重要的目標上
那麼進入正題來談談我是怎麼做的:
想像一下你即將要經歷的「體驗」
想像你整個體驗有哪些環節
具現化每個環節,越具體越好
找到這些體驗的正面經驗
找到這些體驗到負面經驗
「想像」完畢後,看是要改進壞習慣還是培養好習慣,我用以下例子具體說明:
戒除壞習慣
我自己很常突然亂吃或亂花錢,感覺解決了以上兩個問題,人生就幸福了兩倍以上。
正常的消費讓你保佑完好的財務紀律;吃得感情健康保持好身心健康與身材。
套用以上的做法:
1. 想像你整個體驗有哪些環節
例如我晚餐想亂吃麥當勞:我要先想辦法出門買或叫外送、大快朵頤好爽好爽的過程、吃完的感受…
2. 具現化每個環節,越具體越好
買的過程:我要繞路花時間去買,天氣又悶又熱,外送則要花 1.5 倍的錢才能吃到原本要吃的東西。
大塊果飴的過程:第一個小時可能會狼吞虎嚥,瞬間很爽。
吃完的感受:第二個小時可能飽到有點不舒服,然後馬上要睡覺,躺著也會非常不舒服,感受食物在胃裡翻滾、不好消化,進而影響睡眠體驗。
3. 找到這些體驗的正面經驗
例如吃飽後那一瞬間的滿足。而慾望往往只存在想像之中,尤其這種快速滿足的「慾望」其實光是想像的時候多巴胺大量分泌,就引誘著自己去做出不理智的行動。
但透過這種方式去想像完畢後,慾望也消退不少。
4. 找到這些體驗到負面經驗
如上所述,獲得滿足的同時,去想想為了滿足這些體驗的阻力有多少,為了完成這個消費,我要付出這麼多代價,就讓我想要行動的動力減少不少。
多試幾次,保證你無欲無求。但強烈建議只套用這個技巧在你已經多次體驗過的事物(例如大吃麥當勞)
因為凡事都有第一次呀,第一次的體驗最鮮明,人畢竟活著就是得不斷獲得體驗,無論體驗是好是壞,都能成為你人生中重要的養分。而且,有壞的體驗才能讓你進行以上的思想訓練!
那如何培養好習慣呢?
如何建立好習慣
按照以上步驟,但是要強化正面經驗,淡化負面經驗。舉我最近這一個月開始持續早上上班前去健身為例:
1. 想像你整個體驗有哪些環節
一早起床、吃早餐、洗冷水澡、整裝出門
抵達健身房
努力運動!
健身大汗淋灕後再洗澡、打理乾淨
2. 具現化每個環節,越具體越好
準備出門的環節:機械化每個動作,做完就機械化出門。優先吃東西,運動才不會反胃
抵達健身房的過程:越方便去越好,像是最近則換了健身地點:從離家裡約兩個捷運站近的換成離公司五個捷運站近的。中間大概差了四公里
運動的過程:人不多,可以好好專心在自己想做的動作,不須排隊等待
運動後的過程:優雅地打理完後,噴上香水整理好頭髮,用專業、精神的姿態抵達辦公室
3. 找到這些體驗的正面經驗
目前的習慣有三個快樂:
原本早上健身完再搭捷運去上班,剛好遇到通勤的尖峰,人擠人還要轉車,十分痛苦。現在則是一早就完成大部分的通勤,健身完去搭車剛好是所有人都下車的時間點,快樂!
原本早上去健身房不是透過捷運,而是公車或 ubike ,這讓早上充滿更多不確定性與阻力。現在就是無腦搭捷運走起,0 阻力,快樂!
早上通勤時間更長,給了身體更多時間醒來與消化早餐,訓練的時候更加有力量與效率。快樂!
這些好處原本都是我想像出來的,實踐了幾次,發現體驗遠比我想像中的更好,可以預期現在要做這件事阻力更小、更雀躍了。
4. 找到這些體驗到負面經驗
儘管如此偶爾還是有想偷懶的時候,我們可以透過連結快樂的經驗與降低阻力來促進習慣養成。
夠早睡,早起就不會痛苦。
建立習慣在很多人眼中是非常困難的,但現在對我來說已經幾乎收放自如。
就是生活的一部分,沒有什麼難不難的,並且每次都要充滿能量的去實踐。 一起加油!
電子報停更一個月
什麼都想要就什麼都做不好 ,九月行程太多了,主要同時準備:
增重:一週早起重訓三次
游泳:十月要長泳 2.2K,訓練中
取得財務顧問資格:九月底前取得合規資格
工作:目前好幾個大項目要 release,工作時間塞好塞滿
出差:9月會有一段時間在新加坡參加加密貨幣的相關盛事
發現了我這幾週以來一直在掙扎的一個事實-我正在 burnout 了。 幸運的是這次在初期就有所察覺,對自己的身心感受越來越敏感;不幸的是現在也不可以調整的事情並不多。 在工作不可妥協的狀況下,只能盡量平衡休息與睡眠時間。
好像能妥協的只剩電子報了,暫停一個月,剩下的慢慢調整。
讓自己超級忙碌又什麼都做不好,正是庸碌無能的寫照。
一個月後見!
我也是找人很少的時間去健身房,人少器具用起來舒服😌,再找教練上課,心情更爽