嘿,久違了。
隔好幾週沒寫電子報了,並非純粹惰性使然,而是我一直在忙跟家人、身旁朋友相關的事情,對於工作的時間使用電腦,產生了一種排斥感。取而代之有一種「我在此時此刻有更該做的事」的感覺。
不過最近的投資市場波動劇烈,正在上映「世界末日預告片」,這讓我終於坐下來敲打鍵盤。
4月2日,川普簽下第 14257 號行政命令,直接開啟了解放日關稅。
對所有進口商品開出30%~60%的高關稅,全球市場一片哀號,台股連假一回來就-2000點,創史詩級跌幅。
隨後又說「啊我只針對中國啦」,其他國家保持10%——然後市場就像溜滑梯上掛著彈跳床,上沖下洗。
這種時候,我會有種熟悉的心情:
「嗯……該不會,這裡是底部了吧?」
會這樣想,顯然底部還沒來。
所以這週,我想記錄的,不是什麼操作秘技,而是:
當市場這麼瘋、世界看起來快爆炸時,全球經濟面臨高度不確定性,我們到底怎麼看、怎麼想、怎麼調整?
這其實比任何策略都重要。
再次檢視自己的操作與判斷
如同前一個月寫的:《面對 2025 市場大跌 - 心態整理、我可能錯了、為什麼存活比預測更重要?》
牛市可能走到了一個中繼點,那時寫完文章,我並沒有立刻行動,而是讓自己觀察、思考了幾週。
直到市場開始轉弱,我決定獲利了結、降低槓桿,主動把資金防守擺在第一順位。
這個選擇,事後來看,是對的。當風險在放大,保命真的是比什麼都重要。
但我也不是完全堅守紀律,過程中我用一小筆資金試著玩了幾次短線操作,想趁市場震盪撿個小反彈——結果是多空雙巴,像夾心餅乾一樣被擠掉中間那一層尊嚴 😮💨
這讓我再次提醒自己:
短線根本不在我的節奏裡。 我習慣的是計畫型投資、資產配置,不是這種拼瞬間判斷的擠牙膏式交易。 在市場不穩的時候,被「犯賤情緒」牽著走,往往是賠錢最快的方式。
活命與參與的心態
股癌在最近的 Podcast 裡好像也講到類似的心得:
大漲時不要忘記保守,大跌時不要忘記持續投入在市場。
牛市的時候,人很容易被獲利沖昏頭,覺得再多曝險一點自己就變成股神,但偏偏就是那個時候,風險在不斷地在累積。
很容易資產的持有成本越墊越高、借款與槓桿也越來越大。
然雃市場再反轉時,往往摔得比一般人更重更重。
我學到的功課是:就算無限上漲的未來看起來很誘人,也要學會踩剎車。
減碼、去槓桿、保留現金,這樣才有本錢撐過接下來的瘋狂亂流。
反過來説,真正大跌來臨時,多數人會怕、會逃、會直接躺平放棄。
但偏偏這時候,才是價值慢慢浮現的時候。
對長期投資人來說,這種市況才是適合分批進場、慢慢布局 ETF 的好機會——這些波動,反而是機會。
活命的心態,不只是為了生存,更是為了下一次可以穩穩出手。
未來展望
我一直覺得,如果說每一波市場修正都是一場心靈測驗,那這次的就是比以往我自己所經歷過的市場都還接近末日的版本。
未來會如何走,沒人說得準。
我接下來的關注重點,可能會放在美國經濟是否陷入衰退,以及關稅戰是否能有一個明朗的新局面。對於長期投資人來說,這往往是考驗信念與紀律的時候。
這次的動盪,讓我更加篤定自己的信念與心智。
這三個原則寫在文末,好好提醒自己:
別想贏每一場仗,只要還活在戰場就好。投資不是去追求每一筆都賺錢,而是確保自己能夠走得夠遠、活得夠久
短線走向沒人能看得準,但長期終會回歸價值
最後活下來的,不一定是預測最準的,而是守得住自己節奏的人。